福利视频一区二区_男女激情四射视频_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黑森林_哦┅┅快┅┅用力啊┅小说

行業資訊

Industry information

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資訊

2017年全國小麥中后期主要病蟲害發生趨勢預報

4月6-7日,全國農技中心在山東省濟南市召開全國小麥中后期病蟲害發生趨勢會商會...

4月6-7日,全國農技中心在山東省濟南市召開全國小麥中后期病蟲害發生趨勢會商會,來自全國小麥主產省(區、市)的測報技術人員和科研教學單位植保、氣象方面的專家參加會議。會議在綜合分析病蟲發生基數、小麥品種布局和耕作制度等情況的基礎上,結合未來天氣趨勢,預計2017年全國小麥中后期病蟲害總體呈重發態勢,發生程度重于常年,赤霉病大流行風險高,條銹病和穗期蚜蟲分別呈偏重和大發生態勢。

一、發生趨勢

赤霉病、條銹病、白粉病、紋枯病、蚜蟲和吸漿蟲是影響小麥中后期生長的主要病蟲。預計發生面積為9.9億畝次,其中,病害發生5.2億畝次,蟲害發生4.7億畝次。

(一)主要病害

赤霉病:呈大流行態勢,接近上年,重于常年,流行面積約1億畝,需預防面積約2億畝次。其中,江漢和江淮麥區大流行,黃淮南部麥區偏重流行,西南大部、黃淮北部、華北南部、西北大部中等流行。藥劑預防適期為小麥齊穗至揚花初期,江漢和江淮為4月中下旬,黃淮和華北南部為4月下旬至5月上旬,西北大部為5月上中旬。

條銹病:總體偏重發生,重于上年和近年,發生面積約5000萬畝。其中,漢水流域大發生,西南大部、黃淮南部和西北東南部及新疆北部偏重流行,黃淮北部和西北部分麥區中等流行,華北等其他麥區偏輕發生。流行盛期,西南和漢水流域為4月份,黃淮和華北南部為4月中旬至5月中旬,西北冬麥區為5月中旬至6月中旬、春麥區為6月下旬至7月下旬。

白粉病:總體中等發生,接近上年和常年,發生面積1.1億畝。其中,江蘇和安徽的沿淮、淮北和沿海以及河南北部偏重發生,黃淮、江淮和華北及西北大部中等發生。發生盛期,江漢和江淮麥區為4月中旬至5月上旬,黃淮麥區為4月下旬至5月中旬,華北和西北麥區為5月份。

紋枯病:總體偏重發生,接近上年,發生面積1.4億畝。其中,江漢、江淮和黃淮大部偏重發生,華北大部中等發生,西北大部麥區偏輕發生。發生盛期,江漢、江淮南部目前已開始侵莖,黃淮、華北和西北麥區為4月中旬至5月上旬。

葉銹病、根腐病、全蝕病、葉枯病、黑穗病、胞囊線蟲病等在部分地區會造成一定為害。

(二)主要害蟲

穗期蚜蟲:總體大發生,重于常年,發生面積2.4億畝。其中,黃淮北部和華北麥區大發生,四川盆地、江淮、西北大部偏重發生,其他麥區中等發生。為害盛期,西南大部為4月中下旬,江淮和黃淮為4月下旬至5月中旬,華北和西北冬麥區為5月上旬至6月上旬,西北春麥區為6月下旬至7月下旬。

吸漿蟲:總體偏輕發生,接近上年,輕于常年,發生面積2600萬畝。其中,北京、天津、河北、陜西、河南、山東等省(市)部分麥區局部地塊可能出現嚴重為害。成蟲羽化盛期為4月中旬至5月上旬。

麥蜘蛛、地下害蟲、一代粘蟲、灰飛虱、麥葉蜂、麥莖蜂、土蝗等在部分地區會造成一定為害。

二、預報依據

(一)赤霉病和條銹病菌源分布廣,蚜蟲種群數量大

赤霉病:主產麥區小麥與水稻或玉米連作、秸稈還田面積比例大,田間稻樁和玉米秸稈存量大。各地調查今年秸稈帶菌率高,湖北、浙江、安徽、江蘇、上海稻樁枝帶菌率分別為7.3%、5.8%、3.4%、1.7%、1.3%,河南平橋稻樁叢帶菌率、平輿玉米秸稈帶菌率分別為32.5%、17.9%,田間菌源量滿足大流行條件。江漢平原、江淮及其以南麥區病菌子囊殼成熟度指數一般在25-60,沿江麥區超過60,沿淮及淮北地區在10-20,病菌發育進度接近常年,子囊孢子釋放時間與小麥揚花易感病期吻合。

條銹病:受暖冬氣候等影響,條銹病發生早、范圍廣。目前已在四川、云南、貴州、重慶、湖北、河南、安徽、陜西、甘肅9省(市)75市390個縣發生1110萬畝,同比增加2.2倍,比偏重發生的2015年同期增加43.8%,比2010-2016年同期平均值增加1.6倍。湖北江漢平原、河南南部、陜西南部麥區病情已提前進入常年春季流行狀態,陜西關中、甘肅和安徽等地也已點片發生。

白粉病:病情輕于上年和常年。目前累計發生760萬畝,西南地區處于發病盛期,平均病葉率在3%以上,最高100%;江漢、江淮和黃淮大部處于始盛期,見病早于上年,平均病葉率在1%左右,大部病情輕于上年,其中山東西南部、山西南部平均病葉率分別為5%和3.1%;西北零星發病,華北大部尚未見病。

紋枯病:病情重于上年,目前在江漢、江淮、黃淮麥區普遍發生,發生面積為8290萬畝。河南、山東、安徽平均病株率分別為15.9%、12.2%、9.9%,江蘇、陜西、山西、湖北、河北為1.4%-5.8%,河南南部、山東中部、湖北和安徽的沿江等地局部最高病株率達85%以上。

蚜蟲:種群密度高于上年和常年。目前累計發生2920萬畝,西南大部為發生盛期,平均百株蚜量為168-640頭;江漢、江淮和黃淮麥區為發生始盛期,平均百株蚜量為20-67頭;華北、西北麥區處于初發期,平均百株蚜量一般在5頭以下。西南、江漢和黃淮等麥區局部見重發田塊,百株最高蟲量達5000-8000頭,沿淮及淮北個別田塊達2000頭以上。

吸漿蟲:華北、黃淮、江淮大部蟲口密度維持在較低狀態,當前正處于幼蟲上升活動期。春季淘土調查平均每樣方蟲量,天津、甘肅、河北分別為6頭、4頭和2頭,陜西、山西分別為1.6和1.3頭,北京、山東、安徽、河南為0.5-0.8頭,除河南同比減少34.9%外,其他地區比上年增加15%以上,天津、山西分別增加2.6倍和44.4%。山東濱城和慶云、河北正定和巨鹿、河南偃師和滑縣個別田塊最高蟲量分別為每樣方200頭、168頭、135頭、75頭、46頭、22頭。

(二)小麥品種布局和耕作制度對病蟲發生有利

今年大部麥區小麥品種布局無顯著變化。易感赤霉病品種占比達90%;主產區小麥品種對條銹病抗性較差,甘肅等地因病菌新致病類群頻率上升,部分品種抗銹性喪失;感白粉病、葉銹病、蚜蟲等病蟲的品種種植面積大。且品種連片單一種植,有利于病蟲害發生為害。

今年黃淮海主產麥區小麥長勢較好,各麥區群體普遍偏大,加之重視肥水管理,中后期田間郁閉度增加,對赤霉病、條銹病、白粉病、蚜蟲等病蟲害發生十分有利。江漢、江淮稻茬麥播期推遲且不一,生育進度差異大,揚花期極不整齊,致使易感病期拉長,遭遇連陰雨天氣幾率增加;且此區域赤霉病菌對多菌靈抗性進一步增強,防治效果降低,赤霉病流行危害威脅加大。黃淮海麥區小麥抽穗揚花期與吸漿蟲羽化期較為吻合,有利于其產卵為害。

(三)天氣條件總體有利于中后期病蟲害發生

據氣象部門預測,4月中下旬,江漢、江淮、黃淮南部及西南地區東部將出現多個降雨過程,對赤霉病、條銹病、白粉病、吸漿蟲等病蟲害發生為害有利。5月份,江淮和江漢東部降水偏多2-5成、黃淮南部偏多1-2成,將加重赤霉病、條銹病和白粉病等病害的為害程度;黃淮北部和華北麥區氣溫偏高、降水正常偏少,對穗期蚜蟲發生極為有利。霧霾、結露等天氣多,會促進赤霉病、白粉病等病害加重流行。